top of page
(Waiting for approval)

Tian, Biao

Studienkolleg Shanghai at Tongji University

我所认识的张首晟

我是同济留德预备部第三期的。在同济的时候和第二期有短时间的交集,但是交流很少。刚到同济的时候我们第三期男生住西南楼,我都不知道或者不记得第二期住在哪里,也不认识第二期的同学。至于第一期,我们在同济的时候只是听同济留德预备部的老师们传说他们神奇的故事,比如说德国老师请他们到外面大饭店吃饭,那时候能到高级餐馆搓一顿是很令人神往的事。

真正和前两期同学有交流,还是到了德国以后。不过拘于当时的条件,交流基本上还是局限于所在的城市。我那时在汉堡,前两期在别的城市的同学,我大多不认识,除了经常来汉堡玩的几个,还有我到其它城市去玩,同学们聚会时见到过一些,也因此和张首晟有一面之缘。

应该是1983年的冬天,我到柏林去找我们第三期的同学玩。在此之前,就听说了柏林第一期有位同学,两年半就学完了大学物理系的课程毕业了。我周围的德国同学,好多都是十几个学期还没毕业的老大学生。两年半,五个学期,实在是惊人。到了柏林,同学就跟我提起张首晟。说他有一次在一个聚会上被要求发言,用德语侃侃而谈,半个钟头还是多少时间,精彩绝伦,毫无错误。事后有人说,张首晟的德语,在柏林是最棒的。后来在柏林同学的聚会上果然见到了张首晟,高挑的个子,又比我们高两届,自然只有仰望的份。但是他本人倒是很近人,和同学们聊天交流,没有一点架子。据说他曾经自我调侃,说我已经是Diplom Physiker了,好像也没人把我怎样。在和同学的交谈中得知他正在读Eichendorff的诗。我那时刚经历了工业材料期中考试不及格的惨痛。在同济学德语时,感觉还能应付自如。但到了德国,发现以前学的根本不够用,尤其是面对工业材料这种描述性的课程。因此听到他居然有闲心去读德文诗,更是敬佩万分。我到今天都没有读过Eichendorff的东西,但是因为张首晟,我记住了这个名字。还有一件事,我还记得。有一次我们在外面,玩完后大家都各自分手了,他又转了回来,具体因为什么事我却想不起来了,似乎是意犹未尽。

后来就听说张首晟去了美国,去的就是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SUNY Stony Brook)杨振宁先生的实验室。又听到从美国传来的消息(记不清渠道了,那时候还没有电邮,应该是信),说杨振宁的手下已经有不少中国人,但做的课题都偏于应用方面,因为国内急需。张首晟说他更想做挑战性更大的理论方面的课题,具体就不清楚了。我是最近在群里才得知他博士导师另有其人,以前一直以为他是杨振宁的学生。后来我也到了美国,有一次无意中发现他在贝尔实验室工作。再后来,就听说他去了斯坦福。再往后,互联网发达了,他的成果也多了,关于他的消息也多了起来。虽然后来也去过斯坦福,但一直没有去打扰他。

五一追思会就要到了,抽时间写下了这些点滴,寄托哀思。

更正:文章发在留德同学群里,有第一期的同学指出张首晟当年是在IBM Almaden Research Center工作,不是在贝尔实验室,特此更正。

2019.4.30. 初稿,2019.5.1.改于华盛顿近郊。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