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Waiting for approval)

peter jin

friends

我和张首晟教授并不熟,谋过三次面,记录以为纪念,祝教授在天堂安好。[玫瑰][玫瑰]🙏🙏

第一次见教授是2014年,在丹华资本位于斯坦福的办公室。当时百度刚刚确定连接人和服务的战略。我是相信移动互联网场景为王的,但当时深感公司对商业场景的理解和运营能力不足,因此推动公司补齐运营人才的同时,也一直希望能在技术上找到突破点,发挥出长板优势。当时和公司内部很多大咖讨论:”技术是否可以有足够的势能,打透一个细分场景?”。所有的讨论都指向不足以。当时,抱着这个问题,去拜访的教授。教授没解答我的困惑,但讲了百度必须关注的三大技术趋势:一是虚拟化,VMware是鼻祖,创始人是教授的同事。虚拟化是云服务的基础。二是:人工智能,三是比特币。还清晰记得当时他说,美元是in God, we trust。而比特币是,in math, we trust。这次见面,教授提了一个他对商业世界的看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我印象深刻,因为2009年写第一份互联网行业研究时,也用到了这句话。后来,教授在多次演讲中都提过这句话。当我有机会重新思考对商业世界的理解时, 我意识到,虽然这句话非常eye catching, 但过于化繁为简,其实无助于了解商业世界的复杂性,不清楚教授是否了解了商业世界的真实。

第二次见教授2017年,仍然是在丹华资本位于斯坦福的办公室,当时已经决定离开公司去百度资本,丹华希望看下他们的投资组合。当时最大的感觉,教授虽然是创始人,但角色更像mentor,不太hands on,像教授,不像公司founder。这种架构下,必须下面的人非常有ownership, 二是执行力足够强,愿意做dirty work。我很敬佩的一个蚂蚁金服的朋友,一次跟我说,金宇你非常有insight, 每次沟通都对我很有启发和帮助,这happenly也是robin给我的评价,但他说了一句在百度没有人和我说过的话,你就是还没脱书生气。在百度资本那段时间,遇到很多事儿,我才意识到书生气的意思是什么,也许凡事都需要经历,才能成长。教授是一流的科学家,他是否意识到这不意味着他可以很容易成为一流的投资人。

第三次见教授是在今年年初,丹华资本在CES上组织了一个晚宴,教授刚刚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从北京赶到拉斯维加斯,他做了一个演讲,内容不记得了,但能看出他很重视这个奖。当天晚宴结束,他又给大家讲了一个多小时的比特币。坦率的说,虽然比特币满足了某种人类乌托邦的理想,但我一直到现在还是无法看到它的革命性究竟在哪儿。但我相信,教授应该是真的相信区块链是个革命性的技术,可以改变世界。

大概这就是区别所在,我对技术理解更多停留在技术如何为场景服务,而教授却能看到技术释放的各种可能,都是以终为始,看到的却是不一样的未来。人类天生就希望去探索未知,探索自己不擅长的领域,虽然探索意味着风险,意味着要付出代价。我无从猜测教授为什么决定离开,但我相信,他一定是在探索未知的途中。

感谢在茫茫人海,和教授曾有的交集,我们最终都要面对人生的不断放下,唯祝福教授,放下一切的时候,和他爱的人都已经好好告别。

喜乐,和平!🙏🙏

bottom of page